从卷价格、卷技术到卷舆论?!小鹏汽车总裁辟谣传闻:“特别痛心!”

admin 6个月前 (06-18) 阅读数 97 #观点

汽车行业除了价格战愈加猛烈,舆论战也持续打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已经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递交辞呈。对此,王凤英在朋友圈进行否认,称中国汽车行业“各种造谣”,让作为30年汽车老人的她“特别痛心”。

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再到卷舆论,目前多家车企高管均对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发声。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为代表的车企高管认为“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不过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为代表的车企高管却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

小鹏汽车总裁辟谣,称坚信“AI定义汽车”

小鹏汽车总裁是否离职一事会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主要系王凤英是汽车行业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老将”,她的动向牵动着行业神经。

据了解,在加入小鹏汽车之前,王凤英曾在1991年到2022年任职于长城汽车,担任过总经理、执行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

对于本次辞职传闻,王凤英在朋友圈回应称:“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卷,从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一直到今天开始‘卷舆论’,各种乱象,各种造谣,作为30年的老汽车人,我感到特别痛心。我们小鹏汽车坚信AI将定义汽车,努力引领中国智能汽车的创新!”

可以看到,在中国汽车行业全方位“开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选择技术破局,以AI技术当做突围方向。什么是“AI定义汽车”?5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此次AI天玑系统的推送覆盖小鹏汽车所有在售车型。简单来说,AI天玑系统就是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强化了汽车智能体验。

6与1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旗下新品牌MONA系列首款产品,新车被命名为小鹏M03。浦银国际研报表示,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在加速实现高阶智驾主销价格段的向下渗透,如小鹏即将发布的MONA首款车型,定位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将智驾功能下沉,身体力行“技术平权”。

实际上,汽车行业最常用的AI技术就是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鹏汽车持续保持领先。浦银国际证券研报表示,智驾功能体验越来越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考量要素之一,驱动车企加速布局智驾相关业务。多家机构将2023年定义为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元年,如今城市智驾无图NOA功能开拓方面,以小鹏和华为系的鸿蒙智行较为领先。

不过从销量来看,小鹏汽车逐渐掉出第一梯队。2024年5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0146辆,同比增长35%。作为对比,理想汽车5月交付新车35020辆,同比增长23.8%。蔚来汽车5月交付新车20544辆,同比增长233.8%。可以看到,曾经的“蔚小理”中小鹏汽车已经处在销量垫底位置。

多位车企高管发声,行业竞争加剧

王凤英认为,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卷,从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一直到卷舆论。实际上,目前许多车企高管都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

在6月6日至6月8日举办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他认为,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交税、保就业,但这样卷下去,企业会进行裁员,“广汽也裁了不少”。

曾庆洪说:“我们应该有大格局,有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他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到50%时,要研究推动“油电同权”措施,支持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均衡新能源与燃油车发展节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若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则是坏事。”

李书福认为,无穷无尽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巩固。

不过,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佳方式”。他表示,卷意味着追求卓越,推动中国品牌的新高度,实现用户利益最大化,为用户创造价值。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无论是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还是卷流量,其实都是一种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核心是“过剩的经济”,只有过剩才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焦虑。王传福说:“所有企业家都要积极拥抱、参与这种卷,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从国内汽车销量来看,国金证券研报表示,6月1日—10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36万辆,同比下降8%。乘用车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8万辆,同比增长27%。国金证券认为,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油车车企目前缺乏降价空间和动机,市场主体仍由电车驱动,预计6月乃至全年,电车都将保持强势,油电替代加速。

浦银国际研报认为,5月以来汽车行业价格竞争稍显缓和之势。到目前为止,车企端老车型降价以及新车型价格冲击的手牌基本已打完,二季度持续高强度降价的可能性和空间均较为有限。价格竞争的缓和,利于消除消费者的观望心理,将购车意愿落实为新增订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
标签列表